来源: 时间:2024-09-09 作者: 点击:
(西南林学〔2024〕21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和规范我校研究生培养过程,全面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云南省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云教发〔2021〕70号)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术型博士生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专业型博士生须具有独立解决专业性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专业领域方面取得原创性应用成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注重学术创新能力评价,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注重职业胜任能力评价。
第三条 从事基础研究类的研究生,应注重评价其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研究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研究的研究生,应注重评价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科学数据、科技报告等研究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从事人文社科类的研究生应注重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参考等研究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第二章 博士学位研究成果要求
第四条 申请学术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与学科方向相符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论文级别要求达到自然科学类C1级及以上,人文社科类B2级及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A级及以上论文1篇(论文、奖励、知识产权、应用性成果及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分类标准见附件1-附件5以及《西南林业大学成果分类定级办法(试行)》(西南林通【2023】28号)附件3.1,下同)。
第五条 申请专业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1篇与学科方向相符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论文级别要求达到自然科学类C1级及以上,人文社科类B2级及以上。
(2)在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领域,取得自然科学类B1级奖励(排名第一)或A级奖励(排名前2)或S级奖励(排名前3);或者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类B级奖励(排名第一)或A级奖励(排名前2)或S级奖励(排名前3);或者获得B级知识产权(排名前2)或A级知识产权(排名前3);或者取得哲学社会科学B级及以上应用性成果(排名第一)。
(3)获得A1类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排名第一);或者获得A2类学科竞赛一等奖(排名第一)。
第三章 硕士学位研究成果要求
第六条 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与学科方向相符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论文级别要求达到自然科学类C2级及以上,人文社科类C1级及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发表1篇与学科方向相符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2)获得B1类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或者获得B2类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排名第一)。
第七条 申请专业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读期间成果要求由各学院根据教育部《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特点自行制定,制定的要求和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第四章 研究成果的认定
第八条 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成果必须为在学期间发表或取得。
第九条 附件1-附件5以及《西南林业大学成果分类定级办法(试行)》(西南林通【2023】28号)附件3.1在本规定修订或废止前均适用于本规定。学术期刊指具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期刊,非正式刊物或非法刊物均不予认可。
第十条 论文不包括研究摘要、会议综述、会议通讯、书评等。
第十一条 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理学、工学、农学门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B1级及以上论文,其他学科门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B2级及以上论文,可视为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理学、工学、农学门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B2级及以上论文,其他学科门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C1级及以上论文,可视为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发表在国际会议论文集并且被EI或CPCI全文收录的2篇论文,可视为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第十二条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在申请学位时,原则上只能作为其中一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有效论文,论文受益人由导师书面认定;对于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影响因子IF>3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可以影响因子与共同第一作者人数的比值超过1认定申请学位有效论文研究生受益人数;1项奖励、知识产权、哲学社会科学应用性成果,只能用于1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非排名第一者应提交由排名第一者签字认可的同意使用成果申请学位的说明。
第十三条 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公开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省级),以官方文件、奖励证书的署名顺序作为认定依据。
第十四条 著作、论文均须公开出版、发表。网络发表、已被接收且已交纳版面费的论文视为公开发表。期刊检索级别以投稿日期为准。著作和论文均需提交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证明材料,著作证明材料包括封面、目录、版权页复印件,论文证明材料包括接收函及版面费交纳证明、清样、在线文稿、封面、目录、全文复印件以及被A&HCI、SSCI、SCI、EI、SCOPUS、ERIH PLUS、CPCI等收录证明。
第十五条 良种、新品种及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提交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相关部门审定批复文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章 研究成果认定程序
第十六条 研究生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前,须按要求提交研究成果证明材料,并在“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及时录入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各学院指定专人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审核,通过“管理系统”报送审核结果。
第十八条 研究生院对各学院的审核结果进行抽检复核,复核无误报西南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各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教育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及本规定,可从高制定适合本学科特点的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的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第二十条 外国留学生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要求按照相关文件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各学院制定的实施细则,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从2024级研究生开始实施。原《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西南林〔2018〕10 号)同时废止。
附件1:学术论文分类
附件2:科研获奖分类
附件3:知识产权分类
附件4:应用性成果分类
附件5: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分类
附件1:
学术论文分类
分类 | 自然科学类 | 人文社科类 |
S1级 | Science、Nature、Cell | 《求是》《新华文摘》 |
S2级 | 中科院期刊分区大类学科(升级版,下同)前5%的“CNS”系列子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PNAS、NSR等 |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文学评论》《历史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4000字以上理论文章 |
S3级 | 自然指数期刊(Nature Index) | 无 |
A1级 | SCI一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领军期刊类 |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类目录A1类期刊论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的2000字以上理论文章 |
A2级 | SCI二区、ESI高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重点期刊类 |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类目录A2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的2000字以下的理论文章 |
B1级 | SCI三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梯队期刊类及高起点期刊类、分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目录T1类 | SSCI三区、四区;CSSCI(不含扩展版);CSSCI集刊 |
B2级 | SCI四区、分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目录T2类、EI全文收录的英文学术期刊论文 | 同时列入CSSCI扩展版及北大核心 |
B3级 | 分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目录T3类 | 无 |
C1级 | CSCD核心库 | CSSCI扩展版;北大核心;《云南日报》等省级党报党刊 |
C2级 | 北大核心 | 其他期刊 |
附件2:
科研获奖分类
分类 | 自然科学类 | 人文社科类 |
S1级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特等奖 |
S2级 |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S3级 |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无 |
A1级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特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
A2级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部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青年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普及读物奖;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其他部委评选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金奖或最高奖 |
A3级 | 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外观设计银奖 | 无 |
A4级 | 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无 |
B1级 | 省级专利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 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其他部委评选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次奖励 |
B2级 | 省级以下政府颁发的一等(含)以上科技奖 | 其他部委评选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次奖励 |
C级 | 省级以下政府颁发的一等以下科技奖 | 未列入上述等级其他社会力量办奖办法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附件3:
知识产权分类
A1级 | 制定并被颁布执行的国际标准 |
A2级 | 以第二单位参与制定并被颁布执行的国际标准;制定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国家级良种审定 |
A3级 | 国家级植物新品种权 |
B1级 | 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国家级良种认定;省级良种审定 |
B2级 |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省级良种认定 |
B3级 | 制定发布实施的行业或地方标准、规范、规程 |
C级 |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
附件4:
应用性成果分类
S级 | 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获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主要观点被国家级部门政策、文件采纳的成果 |
A级 |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中共中央办公厅《专报》及同等层级的《专报》《要报》《内参》等采用的成果 |
B级 | 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在“一类出版社”出版的智库成果等 |
C级 | 获厅级正职领导肯定性批示的成果 |
附件5:
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分类
序号 | 级别 | 竞赛名称 | 备注 |
1 | A1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
2 |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
3 |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 ||
4 | A2 |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 |
5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
6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
7 |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 ||
8 |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 ||
9 |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 ||
10 |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 ||
11 |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 ||
12 |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 ||
13 |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 ||
14 |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 ||
15 |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 ||
16 |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 ||
17 | 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①英语演讲②英语辩论、③英语写作④英语阅读 | ||
18 |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会展示 | ||
19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①RoboMaster②RoboCon | ||
20 |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 ||
21 |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 ||
22 |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 ||
23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
24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
25 |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 ||
26 | 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 ||
27 |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①大数据挑战赛②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③移动应用创新赛④网络技术挑战赛⑤人工智能创意赛 | ||
28 |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 ||
29 |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 ||
30 |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 ||
31 |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 ||
32 |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 原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铸造工艺设计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起重机创意赛、智能制造大赛 | |
33 |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
34 |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 ||
35 |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 ||
36 |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 ||
37 |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
38 |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 ||
39 |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 ||
40 |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 ||
41 |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 ||
42 |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①品牌策划竞赛②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③国际贸易竞赛④创新创业竞赛⑤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 | ⑤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为2023年新增 | |
43 |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
44 |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 ||
45 | “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 | ||
46 |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 | 原“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 | |
47 |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 ||
48 |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 ||
49 |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 | 原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 | |
50 |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 | 原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生命科学竞赛、生命创新创业大赛 | |
51 | 华为ICT大赛 | ||
52 |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 ||
53 |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 ||
54 |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 ||
55 |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 ||
56 | “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 ||
57 | 全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竞赛 | ||
58 |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 ||
59 | 全国足球、篮球、排球(硬排)大区赛 | ||
60 | 美国大学生数字建模竞赛(MCM/ICM) | ||
61 | B1 | A1类竞赛的云南省省赛 | 全省决赛 |
62 | 云南省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 | ||
63 | B2 | A2类竞赛的云南省省赛 | |
64 | 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省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