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6-16 作者: 点击:
西南林业大学: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五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西南林业大学自1978年开展独立研究生教育以来,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将立德树人视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力提升导师育人水平,致力于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一、聚焦立德树人,锻造德才兼备导师队伍
学校研究生工作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在各级党委的坚实领导下,强化对导师的政治思想引领,筑牢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根基,将师德师风置于首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师德失范行为实施“零容忍”政策,确保师德师风与学术道德要求贯穿于导师考核、选聘等全流程环节。2024年,学校正式发布《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成功打破职称与学历限制,秉持政治立场坚定、学术能力卓越的选拔原则,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并积极推动“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树立起一批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典范。其中,董文渊教授坚守乌蒙山区,带领众多学生投身筇竹产业发展,为大关县乡村振兴立下汗马功劳;杜官本院士在人造板胶黏剂及人造板工艺领域深耕科技创新,与师生团队常年穿梭于林场、车间,持续突破林产化工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学校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生导师深入行业一线,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及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着力培育导师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
二、深化改革创新,多管齐下压实导师责任
推行导师竞争上岗与动态管理:依据学科特性,学校建立博士生培养经费共担机制,将研究生招生名额向学术活跃度高、学生培养质量出色的导师倾斜,而针对指导学生授位率低、就业质量欠佳的导师,则相应减少招生指标;强化导师考评力度,构建规范合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评选并聘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赋予其博士生招生资格。
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起强制性、模块化、分阶段的导师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广泛涵盖师德师风、教育心理学、有效沟通技巧、科研方法论指导、学术伦理与规范、心理健康识别与疏导、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以及指导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全方位赋能导师综合素质提升。
采用双导师制开展联合培养: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等模式的研究生,学校推行校内与校外双导师制,旨在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与重点企业携手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速推进科技小院建设,聘请行业导师,联合攻克行业发展面临的急需关键技术难题。
强化监督与评价机制:借助督导反馈以及研究生管理系统,实现人性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导学过程管理,完善学生评价反馈渠道,强化关键培养环节的集体把关力度,建立畅通无阻的申诉与沟通途径,健全导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评优评先等正向激励措施,以及暂定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刚性约束手段,切实压实导师责任,充分激发导师育人活力,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风清气正、导学相长的优质育人环境。
三、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环境
学校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凸显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反哺作用。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已然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近年来,在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期刊论文中,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占比超过77%,其中三大检索论文的研究生一作占比更是高达75%以上。学校鼎力支持导师带领学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以及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制定并出台《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夯实了研究生科研项目训练根基。与此同时,为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升导师教学水平与教改能力,学校分别颁布《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示范引领效应,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此外,为激发师生科研创新的延续性及学术共同体意识,学校积极推动本科生直博和硕博连读生招生制度改革,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坚实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以及师资团队,提升导师综合能力与整体育人质量,助力研究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学历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关键标志,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大使命,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引擎。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精心打造更多“师德师风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富有先进文化、科学管理、突出业绩”的“三好三有”导学团队,实现教书与育人同频共振、导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学校将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作者:程希平